作为朋友圈公认的"成分侦探",我以前挑护肤品堪比"相亲"——先扒成分表扒得眼睛发酸,再查每种成分的文献到半夜,最后上脸试三天,稍有不对就果断"分手"。直到被朋友塞了套"再爱一次养肤四宝",本成分党居然第一次对着护肤品笑出了声:这哪是护肤品,分明是把植物园装进了瓶子里,还顺带治好了我的"成分焦虑症"。
成分表拿出来,像在逛小区绿化带
第一次翻"再爱一次"的成分表,我差点以为拿错了说明书。别家成分表前排总蹲着几个让我皱眉头的"化学名词",要么是酒精排第三,要么是香精藏第五,每次看到都得默念"成分排序越靠前含量越高"给自己打气。
但这款不一样:成分居然是"光果甘草根提取物","枣果提取物","熊果叶提取物""东当归根提取物","人参根提取物","牡丹根提取物",——合着这成分表是按"植物园游览路线"排的?我顺手查了下,牡丹根提取物是出了名的"温和的调理师",以前换季脸泛红,我妈还让我买含有牡丹根成分的护肤品,没想到再爱一次护肤品里直接用了这"老熟人"。
更逗的是,有次带它去闺蜜聚会,干敏皮闺蜜拿过去翻成分表,翻着翻着突然拍大腿:"这不是我上次去皮肤科,医生让我找的'无防腐体系'吗?它用的是植物提取的成分!"得,本来我还想显摆自己挖到宝,结果成了闺蜜的"成分科普现场"。
四种肤质"混战",它居然能当"和平使者"
我们办公室四个姑娘,肤质凑齐了"四大门派":我是混油,T区中午能反光;前台小妹是大干皮,冬天涂粉底能卡出"梯田纹";设计部姐姐是中性皮,总说"挑护肤品不难,但想挑到舒服的难";实习生妹妹是油皮,夏天防晒霜涂厚点都能闷痘。
以前办公室分享护肤品,总像"辩论赛":我夸的清爽款,干皮小妹说"涂了像没涂,风一吹脸更干";干皮小妹爱的滋润款,油皮实习生说"上脸五分钟,毛孔能反光"。直到上个月我把"再爱一次"的养肤四宝放茶水间当"共享护肤品",居然没听见一句吐槽。
前台小妹先举手:"我涂它叠粉底,下午鼻翼不卡粉了!"实习生妹妹跟着说:"我试了它的保湿液,涂完T区到下午才微微出油,比我以前用的控油精华温和多了。"更绝的是中性皮的设计部姐姐,她拿过去用了一周,说:"没别的,就是涂完脸像刚洗完澡一样软,不黏枕头这点太加分了。"
后来我们才发现,它不是"一刀切"做配方,而是给不同肤质留了"小空间":保湿液、脂质凝胶,混油涂清润不黏腻,干皮涂够保湿;我见过油皮实习生厚涂,也见过干皮小妹掺在面霜里用,居然都没闹脾气——这"兼容度",简直像护肤品里的"老好人"。
温和到什么程度?我妈偷用后追着问链接
我妈是出了名的"易敏皮钉子户",年轻时用护肤品贪便宜,把脸作得特娇气,现在买护肤品得先在耳后敷三天,稍有泛红就扔。上次我把"再爱一次养肤四宝"放家里,转头就见我妈对着镜子涂,吓得我赶紧冲过去:"妈!你没试就上脸?"
结果我妈白了我一眼:"我看你那成分表没瞎写,又是牡丹根又是芍药根的,都是我年轻时用的'草药膏'里有的东西,怕啥?"过了两天她居然主动问我:"你那面霜还有吗?我涂完脸没泛红,以前换季总痒,这两天居然没痒。"
后来我才知道,它家做配方时特意避开了"致敏三兄弟"——酒精、香精、色素,连防腐剂都用的是植物来源的,难怪我妈这种"易敏皮雷达"都没暴雷。现在我家浴室,我妈的护肤品架子上居然也摆了套"再爱一次养肤四宝",还跟我爸显摆:"闺女买的这个,比我以前用的那些'贵货'舒服多了。"
其实成分党挑护肤品,哪是挑成分啊,无非是挑个"放心"——不用对着成分表猜猫腻,不用怕涂了脸闹脾气,更重要的还能照顾到自己那点"肤质小脾气"。"再爱一次"妙的地方就在这:它没喊什么口号,就安安静静把植物成分摆出来,给不同肤质留够余地,像个实在的朋友,知道你怕啥,也知道你要啥。
现在我办公桌抽屉里常年囤着它的养肤四宝,谁来办公室吐槽护肤品难用,我就说:"试试这个,成分党不骗成分党。"毕竟能让四种肤质点头,还能让我妈主动要链接的护肤品,这年头可不多见啊。